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HPV)可引起生殖器粘膜病变,并可能导致宫颈癌、生殖器疣、外阴癌及口咽癌等疾病。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措施之一。
瑞典自2006年引入HPV疫苗以来,全国接种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该国实施了结构化的学校接种计划,并辅以补种计划,无需自费,使接种率显著提升。此后,学校接种计划队列和补种计划队列中至少接种一剂的覆盖率分别增至80%和60%。2016年,学校接种计划为18岁以下人群提供了额外的补种机会。2020年秋季,瑞典进一步将HPV疫苗接种范围扩展至男孩。
由于HPV感染潜伏期较长,监测疫苗接种覆盖率变化对宫颈癌发病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HPV感染的早期临床结果,如宫颈病变或生殖器疣(genital warts,GW),可作为早期监测潜在影响的指标。有研究表明,90%的GW病例与HPV-6/11相关,而四价和九价疫苗均能覆盖这两种病毒亚型。因此,GW发病率可作为评估HPV疫苗早期有效性的首要观察指标。
多个国家已报告HPV疫苗接种后生殖器疣(GW)发病率的显著下降,但瑞典尚未系统评估其学校接种计划对GW的群体影响。Ana Martina Astrid Alsina及其团队近期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分析2006-2018年间瑞典15-44岁男性和女性GW发病率的变化,并评估HPV疫苗接种计划的群体影响。该研究选择GW发病率作为早期指标,因其能快速反映HPV疫苗的预防效果。
研究者将瑞典疫苗接种前时期定义为2006-2007年,因为2006年底引入疫苗意味着覆盖率接近于零。疫苗接种后时期包括2008-2011年、2012-2015年和2016-2018年,这些时期的疫苗覆盖率依次增加,分别达到34%、55%和84%。
该研究涵盖2006年至2018年间15至44岁瑞典居民的184,006例GW病例,其中女性80,296例,男性103,710例。GW发病率(incidencerate,IR)的年龄分布呈现差异:2006-2007年间,女性最高IR出现于21岁(1,178例/10万人/年),男性则为23岁(1,167例/10万人/年)。数据显示,约71%的女性病例和66%的男性病例发生在30岁之前。
图 男女生殖器疣发病率的年龄趋势
研究显示,15-19岁、20-24岁和25-29岁人群的发病率下降幅度存在差异。女性发病率似乎自2007/2008年起开始下降,而男性发病率的下降则相对滞后,约始于2010年(下图)。
图 2006-2018年男女生殖器疣发病率(按年龄组分层)
30岁以下女性的GW发病率最早出现下降,且下降幅度最为显著。30岁以上女性的GW发病率总体保持稳定,但其中30-34岁女性在2012年后也有所下降。男性GW发病率的下降幅度小于女性,且30岁以上男性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HPV疫苗接种后,GW发病率显著下降。截至2016-2018年,即疫苗接种实施十年后,15-19岁、20-24岁、25-29岁和30-34岁女性的发病率分别下降了89%、73%、50%和20%。男性中也观察到类似的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在符合国家HPV疫苗接种计划的队列中,估计避免了31,233例GW病例,其中女性18,890例,男性12,343例。
讨论
研究表明,HPV疫苗接种显著降低了生殖器疣(GW)的发病率,尤其是在30岁以下女性中,这一群体因符合结构化疫苗接种计划而受益明显。随着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升,GW发病率进一步下降。男性发病率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可能主要依赖于群体免疫效应,且存在滞后性。总体来看,GW发病率随疫苗接种覆盖率的增加而下降,且年轻群体因在性行为开始前接种疫苗而受益更多。研究强调,通过学校接种计划和补贴政策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至关重要,并建议持续监测和优化国家免疫计划,以减少HPV相关疾病的发生。
由该研究得知,HPV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可显著降低生殖器疣(GW)和HPV相关癌症的发病率;第二,通过群体免疫效应,疫苗能有效保护未接种人群;第三,学校接种计划具备高效性和便利性优势;第四,疫苗接种可产生长期经济效益并减轻医疗负担;第五,在公共卫生层面,其有助于实现全球消除宫颈癌的目标,减少健康不平等;第六,男性接种疫苗能进一步降低HPV相关疾病的传播和发生率。因此,HPV疫苗接种不仅是预防GW和HPV相关癌症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公共卫生目标、促进健康公平和降低医疗负担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 https://academic.oup.com/jid/advance-article/doi/10.1093/infdis/jiaf052/7989402?searchresult=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