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它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一种有包膜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该病毒有两个不同的进化枝:进化枝I(曾被称为刚果盆地分支)具有子进化枝Ia和Ib;进化枝II(曾被称为西非分支)具有子进化枝IIa和IIb。MPXV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
2022年5月,猴痘疫情突然出现并迅速蔓延到欧洲、美洲,然后遍及世界卫生组织所有六个区域。自2022年1月1日以来,已有121个世卫组织会员国报告了猴痘病例。截至2024年7月31日,共计报告103 04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186例疑似病例,包括229例死亡。世卫组织已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建议所有国家都将其列为报告疾病。我国央视网于2024年8月19日发表国际新闻“高度警惕!猴痘疫情扩散!世卫发布最高级别警报”,提醒大家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多数人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报告病例的流行曲线(截至2024年7月31日)
猴痘的爆发不仅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还可能对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造成严重健康影响。猴痘疫苗对于预防猴痘病毒感染和传播具有关键作用。2024年8月24日,世卫组织发布了关于使用天花和猴痘疫苗的建议并制定了疫苗立场文件,该文件总结了世卫组织目前对使用天花和猴痘疫苗的建议。
目前可用的猴痘疫苗均由活痘苗病毒(正痘病毒)制备,有非复制型疫苗(MVA-BN)、最低限度复制型疫苗(LC16m8)或复制型疫苗(ACAM2000)或符合世卫组织质量标准的同等疫苗。
一项动物(恒河猴)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以致死剂量 MPXV 攻击动物,2 剂MVA-BN 组的疫苗抗死亡效力为100%,1 剂 MVA-BN组的疫苗抗死亡效力为67%。据研究评估,单剂皮下注射 MVA-BN 的疫苗有效性(VE)为76%(95%CI 64‒88%);两剂疫苗的 VE 估计为 82%(95%CI 72‒92%)。此外,一项研究报告称,皮内给药时,按标准剂量的五分之一进行分次给药,VE 为 80%。
LC16m8疫苗对猴痘的有效性研究仍在进行中。LC16m8对猴痘的临床有效性是从间接证据中推断出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用LC16m8免疫小鼠、兔子和猴子时,可以保护它们免受MPXV的致命攻击。在381名疫苗接种者中,LC16m8疫苗接种者在接种后30天达到血清转化的比例从先前接种过疫苗的参与者的60%到未接种过猴痘疫苗的参与者的100%不等。
目前尚未有临床研究评估 ACAM2000 疫苗对猴痘的临床效果。但动物实验显示,以致死剂量 MPXV 攻击动物,ACAM2000 组的疫苗抗死亡效力为 100%。在涉及317名疫苗接种者的4项研究中,ACAM2000疫苗接种者达到血清转化的比例从先前接种过疫苗的参与者的76%到未接种过猴痘疫苗的参与者的97%不等。
目前猴痘疫苗的保护期尚未完全确定。一项研究发现 MVA-BN 有效性与痘苗结合抗体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这表明抗体水平可能与保护相关。一项研究利用这些正痘病毒抗体反应,调查了刚果民主共和国 999 名医护人员对 2 剂MVA-BN 疫苗的血清学反应持续时间。研究结果表明,MVA-BN 在参与者中引发强烈的正痘病毒特异性抗体反应,该反应在接种第二剂后约 2 周达到峰值,并且总正痘病毒特异性 IgG 滴度和中和抗体滴度从峰值下降,并在 2 年后恢复到接近基线水平。尚未研究ACAM2000和LC16m8对猴痘的免疫持续时间。
八项研究报告了接种 MVA-BN 疫苗后的不良事件,表明接种疫苗者经常发生局部和全身不良事件。然而,在22 项涉及 17 420 名参与者的研究中,未报告接种MVA-BN 免疫后的严重不良事件。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在接种的839 178 剂 MVA-BN 疫苗中,有 4 例心肌心包炎病例,这相当于每百万剂疫苗接种后 30 天内的发病率为 4.77 例(95%CI,1.3–12.2)。
有三项研究报告了 LC16m8 对成人接种者的安全性。常见的局部不良事件,如红斑、硬结和淋巴结肿大,经常被报告。两项涉及 3346 名受试者的研究报告未发现 LC16m8 疫苗接种者发生心肌心包炎。此外,还报告了 1 例自体接种。在3488名受试者中,LC16m8免疫后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有关 ACAM2000 安全性的信息主要来自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在涉及 862 369 名接种者的 6 项研究中,经常报告局部和全身不良事件。此外,在涉及900 253 名接种者的5 项研究中报告了 187 例心肌心包炎病例,总发病率为每 100 000 名 ACAM2000 疫苗接种者有 20.1 例心肌心包炎(95% CI:17–23)。此外,在涉及 840 000 多名接种 ACAM2000 疫苗的人的研究中,报告了 6 例全身性痘苗病毒病例、5 例自身接种病例和 2 例死亡病例,这些病例被认为与疫苗接种有关。
世卫组织关于猴痘疫苗和免疫建议的重点在于疫情应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接触猴痘病毒的实验室人员的预防性疫苗接种:建议该人群进行初级预防性疫苗接种,对于接触毒性更强的正痘病毒的高风险个体,应考虑定期重新接种疫苗,对于接触风险最高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种频率可以达到每 2-5 年一次;另一部分是关于痘苗疫情应对:建议在疫情爆发时接触猴痘风险较高的人群接种疫苗。
关于疫苗选择方面,世卫组织建议,①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非孕妇个体,可使用非复制型疫苗(MVA-BN)、最低限度复制型疫苗(LC16m8)或复制型疫苗(ACAM2000)或符合世卫组织质量标准的同等疫苗。②对于考虑接种疫苗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可以使用非复制型疫苗(MVA-BN)或最低限度复制型(LC16m8)疫苗。LC16m8 已获准在日本供儿童使用。虽然 MVA-BN 目前尚未获准用于 18 岁以下的人,但当疫苗接种的好处大于疫情爆发的潜在风险时,这种疫苗可用于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在儿童中使用 MVA-BN 属于“标签外”产品使用。③妊娠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 HIV 感染者)人群若考虑接种疫苗,应使用非复制型(MVA-BN)疫苗。怀孕期间接种MVA-BN 属于“标签外”使用。④已接种疫苗的个体接种疫苗,基于痘苗病毒的猴痘疫苗的保护期尚未完全确定,并且可能因疫苗产品而异。世卫组织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个人应接种疫苗,无论是否有先前天花疫苗接种记录和/或可见的天花疫苗疤痕。
世卫组织表明,在疾病流行的地区,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传播方式、特定年龄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血清流行率,以及 MPXV 感染风险因素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特征。猴痘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对于控制疫情至关重要。需确认猴痘疫苗的保护期以及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猴痘疫苗的研发和普及对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随着猴痘疫苗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进展,未来有望提供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减轻猴痘疫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https://worldhealthorg.shinyapps.io/mpx_global/
2. 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monkeypox/#tab=tab_3
3.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pox
4. https://iris.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378522/WER9934-eng-fre.pdf?sequence=1
5. https://news.cctv.com/2024/08/19/ARTIyw970agUvze6z6INAvZQ240819.shtml
|